能獨立坐起下肢電動康復訓練床
2、進食障礙的康復訓練
(1)口腔、頜面部關節(jié)活動受限、肌力低下及協(xié)調性障礙者的訓練
端正頭、頸及身體的位置以利于吞咽動作進行。
改變食品的硬度或粘稠度。
借助設備來幫助維持進食的正確體位(頭中立位稍前屈、軀干直立、髖關節(jié)屈曲90°、雙腳著地)。
(2)上肢關節(jié)活動受限和肌力低下者的訓練
(3)上肢協(xié)調障礙者的訓練
(4)一側上肢或身體障礙者的訓練
使用防滑墊、吸盤等輔助用品固定碗或盤子。
使用盤擋防止飯菜被推出盤外。
選擇我院收治的186例不同疾病導致的下肢靜脈血栓形成患者,入選標準為超聲檢查明確為下肢靜脈血栓,是否有肺栓塞病史,并且該病人在使用壓力波前應全部行下腔靜脈濾器植入術。按照下肢靜脈血栓形成的'程度分為重度45例:超聲檢查顯示靜脈管腔增寬,血管腔內(nèi)充滿絮狀均質低回聲,CDFI顯示靜脈腔內(nèi)無血流信號,擠壓遠端肢體仍未改善。中度83例:靜脈管腔增寬,血管腔內(nèi)呈線樣改變或淤泥樣點狀低回聲。在部分阻塞處彩色多普勒(CDFI)顯示細束狀或充盈缺損血流信號,擠壓遠端肢體有血流充盈改變。輕度58例:排除中重度后其余的表現(xiàn)。根據(jù)方法分為兩組,組93例,使用壓力波,男性45例,女性48例,年齡40~72歲,平均年齡(47.2±5.1)歲,臥床時間10~135d;腦卒中18例,下肢骨折54例,直腸癌12例,胃癌9例;對照組93例,未使用壓力波,男性43例,女性50例,年齡36~71歲,平均年齡(45.5±4.8)歲,臥床時間12~131d,腦卒中22例,下肢骨折49例,直腸癌15例,胃癌7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臥床時間、致病原因等方面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設備和材料
空氣壓力波儀(3)組在此基礎上加用空氣壓力波儀進行輔助,儀器由受過專業(yè)培訓的人員進行操作。前行下腔靜脈濾器植入術,術后予以尿激酶溶栓,溶栓劑量依據(jù)患者公斤體重確定。壓力波時患者取平臥位,將患側下肢放入壓力套中拉好拉鏈。壓力依據(jù)患者舒張壓確定,然后在過程中根據(jù)患者耐受力逐漸增加壓力,高為90~100mmHg。開始時緩慢向腳踝部充氣,充滿后使壓力達設定值并保持不變,向小腿、大腿逐次加壓。每次持續(xù)時間15min,每天2次,10d為1個療程。
1.4療效評價指標
采用超聲檢查血栓,依據(jù)腿圍減少及對比正常肢體判定肢體消腫情況,檢測患者前與后的股靜脈、腘靜脈血流速度及反流時間平均值。采用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探頭頻率為3~11MHz?;颊呷⊙雠P位,沿股深靜脈、腘靜脈走行動態(tài)聚集。觀察血管腔內(nèi)有無血流顯示、血液反流、充盈缺損及血栓消失情況,記錄血栓范圍和長度變化、血流速度、反流速度和反流時間。
能獨立坐起下肢電動康復訓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