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冬,花蕾呈細棒槌狀,上粗下細,略彎曲,長2~3㎝,上部直徑約3㎜,下部直徑約1.5㎜。表面黃白色或綠白色(貯久色漸深),密被短柔毛。偶見葉狀
苞片?;ㄝ嗑G色,先端5裂,裂片有毛,長約2㎜。開放者花冠筒狀,先端二唇形,
雄蕊5個,附于筒壁,黃色;
雌蕊1個,子房無毛。氣清香,味淡、微苦。
金銀花呈棒狀而彎曲,長20~30㎜,上粗下細,黃白色,綠白色或淡黃色,有短柔毛?;ㄝ嗑G色。氣清香,味淡微苦。炒金銀花形如金銀花,顯黃色。金銀花炭形如金銀花,焦褐色,略具焦香氣。
移栽后3~4年開花,開花時間集中,應(yīng)及時分批采摘,一般在5月中、下旬采第一次花,6月中、下旬采第
二次花。當(dāng)花蕾上部膨大、由綠變白、尚未開放時采收最適宜。金銀花采后應(yīng)立即晾干或烘干,防止?jié)a花發(fā)霉變質(zhì)。晾干時不宜任意翻動,以防花
發(fā)黑。烘干溫度應(yīng)控制,初烘30~35℃,2h后升至40℃,烘5~10h,而后控制室溫保持45~50℃烘10h后,升溫至55~60℃,使花迅速干燥。烘時亦不宜任意翻動或未干時停烘。烘干比晾干產(chǎn)量高、質(zhì)量好。
1、金銀花,取原藥材,揀去殘留梗葉及雜質(zhì),篩去灰屑。生品用于清熱解毒,
疏風(fēng)解表。
2、炒金銀花,取凈金銀花,置熱鍋內(nèi),用文火拌炒,至黃色為度,取出攤開晾涼。炒金銀花用于
清熱解表,和胃止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