鍘草機是以玉米秸稈、麥秸、稻草等農作物為處理物料,通過鍘、切等機械粉碎,生產適用于畜牧養(yǎng)殖牛、羊、馬、鹿飼料的飼料加工設備。主要由喂入機構、鍘切機構、拋送機構、傳動機構、行走機構、防護裝置和機架等部分組成。
鍘草機各部件組成如下:
1)、喂入機構:主要由喂料臺、上下壓錕、定刀片、定刀支承座組成[1]
2)、鍘切拋送機構:主要由動刀、刀盤、鎖緊螺釘等組成
3)、傳動機構:主要由三角帶、傳動軸、齒輪、萬向節(jié)等組成
4)、行走機構:主要由地腳輪組成
5)、防護裝置:由防護罩組成
鍘草機工作原理
由電機作為配力。將動力傳遞給主軸,主軸另一端的齒輪通過齒輪箱、萬向節(jié)等將經過調速的動力傳遞給壓草琨,當待加工的物料上下壓草琨之間時,被壓曹錕夾持并以一定的速度送入鍘切機構,經高速的切碎后經出草口拋出機外。
另外一種是拖掛式的,也就是在拖拉機上拖掛的,是由柴油機為動力的。
鍘草機性能特點:
●鋼結構機架,體積小,重量輕,方便。
● 設計裝置,杜絕啃刀事故,整機可靠。
● 干鮮通用鍘草機采用的喂草機構,喂草輥裝置,自動喂料,輸送鏈不纏草,喂草順暢,生產率高。草輥傳動軸選用萬向聯(lián)軸節(jié),結構緊湊,運轉靈活,拆裝方便。
● 配力多樣選擇,電動機、柴油機、拖拉機都可配套,尤其對電力地區(qū)更為適宜。● 刀片選用優(yōu)質鋼材,經特殊工藝精制而成,耐磨;采用度螺栓,使用可靠?!?nbsp;機殼選用加厚鋼板連續(xù)焊接而成,整體模具成形,美觀大方,經久耐用。
● 性價比優(yōu)越,同等生產率的鍘草機售價低
鍘草機與
1、經常檢查各緊固件有無松動,并予擰緊。
2、加強對軸承座、聯(lián)軸節(jié)、傳動箱的,定時加注或更換油、脂。
3、對切割間隙可調的鍘草機,要根據作物莖稈的粗細合理切割間隙,保證鍘草機價格正常工作。
4、發(fā)現(xiàn)刀片刃口磨鈍時,應用油石對動刀片進行磨刃。
5、每班作業(yè)完畢,應及器上的灰塵和污垢;每季作業(yè)結束后,應機器內雜物,在工作部件上涂上防銹油,置于室內通風干燥處。
聯(lián)系
地 址:山東省曲阜市春秋西路299號
電 話:15588701380 0537-4407881 狄經理
Q Q:2683358526
這一次,IFAJ(世界農業(yè)記者聯(lián)盟,亦稱農業(yè)記者聯(lián)合會)將目光鎖定,聚焦農機化。
9月26日上午,來自美國、瑞典、澳大利亞、芬蘭、奧地利、加拿大、挪威、西班牙、瑞典等國的11位記者同行到訪《農機化導報》報社,此前IFAJ已經探訪過坦桑尼亞等四個國家,此次受愛科集團贊助,11位記者將對進行為期4天的訪問學習,探訪農業(yè)發(fā)展方式,尤其是農業(yè)機械化的發(fā)展特點。
對話外媒農機大國的自我審視
作為世界著名的農業(yè)大國和農機大國,農機化發(fā)展備受矚目。年輕人對務農有多大意愿?哪些領域農機化發(fā)展水平高?農機農藝怎樣融合?農機化發(fā)展阻礙在哪?要在哪些方面加大投入研發(fā)?目前急需哪種農機?農機企業(yè)是否面臨整合?經銷商有什么困難?離實現(xiàn)全程機械化還有多遠?
當天,農機工業(yè)協(xié)會會長陳志、農機化協(xié)會副會長楊林、農機流通協(xié)會副會長陳濤齊聚本報社,共同對話外媒,本報社長劉卓、副社長陸海曙、愛科高科技解決方案及市場部總監(jiān)孫磊同時出席。面對外媒的層層追問,三位協(xié)會主要負責人開誠布公,分別就自己熟悉的領域對每一個問題都盡可能的給予詳盡解答——
不可否認,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不愿意、也不會務農,正因為如此,未來誰來種地才有了“農業(yè)機械”的答案。
目前我國主要糧食作物機械化難題已經突破,小麥、玉米全程機械化水平比較高,可以達到80%、90%,但經濟作物機械化水平仍然很低,機采棉在加速推廣,甘蔗收獲機也剛剛起步,其他很多經濟作物機械化還存在空白。
雖然近幾年我國農機總動力增長很快,但農機農藝結合還沒做到位,有很多成熟的農機化技術不能應用在各個領域,不能廣泛適用于丘陵山地。對此,一直在不懈努力,采用邊推廣應用、邊試驗示范的形式推進農機化發(fā)展。與此同時,農機監(jiān)理機構和農機推廣組織都在引導、幫助農民,受祖輩種植習慣影響,農民不輕易接受新技術,且南北方種植方式差異很大,農機工作任務還很艱巨。不過,近幾年我國土地流轉加速,農機合作組織、家庭農場蓬勃發(fā)展,把先進的技術通過這種途徑推廣下去,效果很好。
農機化發(fā)展的阻礙則是對傳統(tǒng)農業(yè)生產方式的變革和復雜的自然條件。農民傳統(tǒng)理念的改變,還需要一個長期過程。農機化不僅是技術問題,更是經濟和社會問題,農村全部都用上農機很難實現(xiàn)。同時,自然條件復雜,高原、丘陵山地都有農作物種植,在這些地區(qū),農民十分辛苦,只有小型農業(yè)機械才能作業(yè)。這也就是為何有如此多大大小小的農機企業(yè),就是因為我國需要在不同作業(yè)環(huán)境下的農機產品。
目前,正在下大力氣研發(fā)高端農機。的農機制造水平在世界來講應該屬于中層,未來我們希望走精品化路線,跟上“制造2025”的步伐。國內機械與國外先進農機具相比還有很大差距,很多機械的穩(wěn)定性、可靠性還需要進一步提高。品種不齊全,不少機械還需完全依賴進口。而我國農機領域對世界是開放的,希望能吸引更多國外制造商來到,在發(fā)展空間很大。
的農機企業(yè)已經開始整合,但社會程度和農業(yè)發(fā)展方式也決定了我國農業(yè)機械的多樣化,無法達到歐洲的三四家大農機企業(yè)撐起市場的局面。農機經銷商同樣面臨轉型,僅靠賣農機賺錢已經很難,今后農機經銷商將通過市場服務、二手設備市場,供應零配件以及農機作業(yè)服務等實現(xiàn)盈利。我國農民購機大多選擇在經銷商處購買,據了解,農戶自用的農機六年左右能回本,農戶購買用于服務的農機三年可回本,而農機合作社等服務組織購買農機通過跨區(qū)作業(yè)等經營方式,有些兩年即可回本。
迫切需要的農機具恐怕就是甘蔗收獲機和高端零部件了,雖然有不少農機企業(yè),如迪爾和凱斯紐荷蘭等在甘蔗主產區(qū)都有甘蔗收獲機,但還難以解決適應性問題,這也是很多世界機具在市場面臨的普遍問題。
當然,面對上述難題,不能說何時完全實現(xiàn)全程機械化,只能說農機工作者一直在努力無限接近。
走進合作社感受農機化特色
IFAJ的行程安排十分緊湊,為了更好地感受農業(yè)的發(fā)展現(xiàn)狀,IFAJ來到了深受“老外”青睞的新源里菜市場——果、蔬、肉、蛋、奶,餐桌上的常客在這里一應俱全。熱情的攤主熟練地拋出英語招徠生意,而外媒記者則紛紛拿起了攝影設備,用圖片和視頻記錄起來自的繽紛色彩,一出市場門,記者們便開始嘖嘖稱贊“colourful、beautiful”,奧地利記者Markus還當場買下一袋菠蘿蜜,與其他記者一同分享。
隨后,記者團來到北京興農天力農機專業(yè)合作社,媒體團向合作社理事長陳領了解了合作社的基本情況和運作方式,并觀看了合作社宣傳片。在這里,IFAJ關注農機合作社和農場的土地流轉方式、挑選農機品牌時會考慮哪些因素,如何決定作物品種,施什么肥?糧價由還是市場調控?合作社是否有技術創(chuàng)新和專利?合作社之間是競爭還是合作關系?
陳領一一介紹道,目前合作社內小地塊一般40—50畝,大地塊200—300畝連片集中,都是與農民簽訂土地流轉合同,由一家一戶按照每年每畝1200元價格流轉而來的。同時合作社還雇傭農民來合作社工作,平均每月可拿到3000元左右工資,而且還能像普通企業(yè)一樣享受五險一金和帶薪休假。肥料采用復合肥和有機肥兩種混施,大田每畝約施有機肥500公斤,菜地每畝2—5噸。對于復合肥,陳領坦言采用的是保守方式,合作社正在響應國家政策減少復合肥用量,施肥方式上全部采用農業(yè)機械施肥。糧食價格則完全由市場決定。合作社每年會組織機手參加由農業(yè)部組織的機手大賽。在合作社內有專門的合作之家,成立了機手創(chuàng)新團隊,根據合作社的實際需要發(fā)明一些適用的農業(yè)機械,已經取得相關發(fā)明專利。合作社之間都是互幫互助的合作關系,不存在競爭。
此外,有記者關注合作社對犁地整地的做法。陳領表示,“我們每兩年做一次深松,要求30公分以下,每一年犁一次地?!倍徺I機械的決策順序也成為記者關注的重點,陳領介紹,“主要是根據需要,如購買青儲飼料設備,需要由合作社理事會研究決定購買,挑選時考慮價格、可靠性、品牌。國產的會五征、雷沃、東方紅等?!?br />
受天氣影響,原本安排的田間作業(yè)演示被迫取消,但媒體記者通過合作社墻上的照片和播放的宣傳片,還是體驗到了農機合作社的獨特之處。
北京之行的后一站,記者團參觀了位于農機院生態(tài)科技園的陽早與寒春的故居,這兩位被譽為農機界的白求恩的外國農機專家,把一生奉獻給的農機事業(yè)、畜牧事業(yè),他們的精神深深打動了媒體團,“他們讓我由衷敬佩!”芬蘭記者Satu在他們生前的老照片前良久駐足,感慨良多。
外媒觀點農機化發(fā)展模式或成世界趨勢
面對這次難得的宣傳和交流機遇,三大協(xié)會高度關注外媒眼中的農機化發(fā)展到底怎樣?哪些方面還要提高?如何保持農機行業(yè)健康發(fā)展?
澳大利亞女記者Kristy表示,“正如協(xié)會人員所說,農機市場非常開放,品牌和產品進入市場沒有阻礙,而農機化的發(fā)展速度則是令人驚奇的、超出想象,非??臁?。
挪威記者Heggdal則表示,“挪威的農業(yè)發(fā)展方式與不同,在推進城鎮(zhèn)化,而挪威則是把人留在農村”。的做法讓他耳目一新,他甚至大膽判斷,未來世界農業(yè)發(fā)展趨勢或將都如一樣,大力發(fā)展機械化。
回顧一天的行程,美國記者Nathan難掩激動情緒:“非常興奮,就拿農機合作社來說,這與美國非常不同,美國的土地基本上全部私有化。雖然也有合作社的形式,但是僅有大概十分之一的比例,大家都在一起,比如說十戶在一起種地、施肥來降低成本,所以種地的和使用機器的是同一撥人,不需要單純的機具入股?!盢athan表示,的發(fā)展模式如此與眾不同,這可能就代表了世界的未來發(fā)展方向,大家通過合作降低各種成本?!疤貏e有趣,美國和的差異充滿吸引力,讓人充滿好奇,這一天學了很多、感受了很多具有特色的農業(yè)發(fā)展方式。信息量非常大,但是我很喜歡,學到非常多。”
不覺間,夜幕已至,但IFAJ的記者卻似乎未有倦意,仍然激動地感受著的一切,在返回住處的大巴車上依舊談論著一天的見聞。相信之行會讓他們有特別的收獲,通過他們,農機化也向世界遞出一張友好、嶄新、充滿獨特魅力的“新名片”。
(白云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