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公路聲屏障、聲障墻、隔音墻如何提高隔音效果的方法,可以歸納為以下幾點:
1.公路聲障墻型材結構的勁度要高、密封程度要好。
2..選用雙層或多層玻璃制造,玻璃板要緊緊嵌在彈性墊中,以防止阻尼板面的振蕩。
3.公路聲障墻層間選用銜接,防止聲橋表象。
4.四周邊框宜做吸聲管理;相鄰兩層玻璃宜不平行安置,朝聲源一側的玻璃有必定傾角(聲屏障),以便削弱共振效應。
5.需選用異樣厚度的玻璃,以便錯開吻合效應的頻率,削弱吻合效應的影響。
6.需選用強度高的品牌型材及五金件。
7.在公路聲障墻施工的過程中要盡量縮小誤差,減少聲屏障屏體銜接之前的縫隙,連接的緊密度越高隔音效果也就越好。測試了不同側壓下蓄水型模板襯里的持水能力、水泥凈漿及砂漿的養(yǎng)護用水量以及不同齡期混凝土的表面硬度,探討了模板襯里改善表層混凝土質量的作用機理.結果表明:采用蓄水型模板襯里可實現(xiàn)混凝土的持續(xù)保濕養(yǎng)護;模板襯里對早齡期混凝土表面硬度的提高明顯高于較長齡期混凝土表面硬度.模板襯里促使排水排氣過程中膠凝材料細微顆粒向混凝土表層富集,使得表層混凝土中膠凝材料的早期水化程度高,同時又不間斷地保濕養(yǎng)護表層混凝土,從而改善了表層混凝土的質量.
通過以上我們可以看出聲屏障隔音墻的材質、厚度以及隔音密度,聲屏障施工都會影響到隔音效果。
小區(qū)夾膠玻璃聲屏障產(chǎn)品特點:
1、框架:由經(jīng)過氧化處理的鋁合金制作,具有重量輕、強度高、不腐蝕、美觀等特點。
2、透光性好:透明部分多采用聚碳酸酯板(又稱PC板),透光率為85%以上,與玻璃相當,無色透明、耐熱、抗沖擊、阻燃、折合率高,加工性能好,剛 硬而又韌性,具有良好的尺寸穩(wěn)定性。
3、pc板吸水率低,在充實環(huán)境中使用尺度變化很小,具有優(yōu)良的耐熱性,可在130度高溫狀態(tài)下長期使用,耐寒性也很好,在零下180度仍不易脆裂。
4、抗撞擊:撞擊強度是普通玻璃的250-300倍,同等厚度亞克力板的30倍,用3kg錘以下兩米墜下也無裂痕。研究了2種具有相同側鏈長度、但橋接基團不同的梳狀共聚物(PC)在硅酸鹽相、鋁酸三鈣(C3A)/石膏體系、水化產(chǎn)物鈣礬石(AFt)和水化鋁酸鈣上的吸附特性,以系統(tǒng)認識不同分子結構的共聚物在單礦上的吸附分布.結果表明:PC在同種單礦上的吸附特性相似,主要吸附在鋁酸鹽相及其水化產(chǎn)物上;PC在較低摻量下與硅酸鹽相達到吸附平衡,且飽和吸附量較小;在C3A體系中,PC的吸附量與其摻量線性相關,在摻量區(qū)間內(0~8mg/g)無吸附飽和點.
夾膠玻璃聲屏障
5、防紫外線:產(chǎn)品表面有防紫外線的共擠層,可阻擋紫外線穿過,適合保護貴重藝術品及展品,使其不受紫外線破壞。
6、重量輕:比重僅為玻璃鋼屏體的一半,節(jié)省運輸、搬卸、安裝以及支撐框架的成本。
7、阻燃:PC板自身燃點是580攝氏度,離火后自熄,燃燒時不會產(chǎn)生有毒氣體,不會助長火勢的蔓延。
8、可彎曲性:可依設計圖在工地現(xiàn)場采用冷彎方式,安裝成拱形,半圓形頂和窗。小彎曲半徑為采用板厚度的175倍,亦可熱彎。
9、隔音性能:透明板聲屏障隔音效果明顯,比同等厚度的玻璃和亞加力板有更佳的音響絕緣性,在上是透明板聲屏障的選材料。
10、節(jié)能:夏天保涼,冬天保溫,隔熱效果比同等玻璃高7%-25%。
11、溫度適應性:PC板在-100攝氏度時不發(fā)生冷脆,在135攝氏度時不軟化,在惡劣的環(huán)境中其力學,機械性能等均無明顯變化。榆林城墻為第6批(2006年)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對城墻土樣的化學成分進行分析后發(fā)現(xiàn),其中含有一種產(chǎn)于華北、西北黃土地帶及石灰?guī)r古風化層中的建筑材料——料姜石;為改善城墻土體的無側限抗壓強度、耐水性、耐鹽侵蝕性、抗凍及抗風蝕等性能,在城墻土樣里加入了少量摻和料(料姜石、水泥、熟石灰).結果表明,按照5%(質量分數(shù),下同)水泥、5%石灰、10%料姜石、80%土進行配比的夯土城墻體具有良好的耐久性.
針對小區(qū)夾膠玻璃聲屏障,我們可以看出聲屏障隔音墻的材質、厚度以及隔音密度,聲屏障施工都會影響到隔音效果。
利用差示掃描量熱儀研究了分別由48#石蠟和液態(tài)石蠟、癸酸和硬脂酸組成的2種二元混合物的相變溫度和相變潛熱,并選取其中6種試樣進行5 000次熱循環(huán)試驗,旨在尋找適合于建筑圍護結構中使用的相變儲能材料.結果表明:2種二元混合物的相變溫度和相變潛熱隨配制比例的不同發(fā)生了較為明顯的變化;它們的熱穩(wěn)定性均較好,且脂肪酸混合物的熱穩(wěn)定性優(yōu)于石蠟混合物.同時給出了適用于被動式相變墻體和主動式相變供暖地板或墻板中使用的相變材料混合物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