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砂的相對密度試驗
9.1 一般規(guī)定
9.1.1 本試驗方法適用于粒徑不大于5mm的土,且粒徑2~5mm的試樣質(zhì)量不大于試樣總質(zhì)量的15%。
9.1.2砂的相對密度試驗是進行砂的最大干密度和最小干密度試驗,砂的最小干密度試驗宜采用漏斗法和量筒法,砂的最大干密度試驗采用振動錘擊法。
9.1.3 本試驗必須進行兩次平行測定,兩次測定的密度差值不得大于0.03g/cm³,取兩次測值的平均值。
9.2 砂的最小干密度試驗
9.2.1 本試驗所用的主要儀器設備,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 量筒:容積500mL和1000mL,后者內(nèi)徑應大于60mm。
2 長頸漏斗∶頸管的內(nèi)徑為1.2cm,頸口應磨平。
3、錐形塞∶直徑為1.5cm的圓錐體,焊接在鐵桿上(圖9.2.1)
4砂面拂平器∶十字形金屬平面焊接在銅桿下端。
9.2.2 最小干密度試驗,應按下列步驟進行∶
1 將錐形塞桿自長頸漏斗下口穿入,并向上提起,使錐底堵住漏斗管口,一并放入1000mL的量筒內(nèi),使其下端與量筒底接觸。
2稱取烘干的代表性試樣700g,均勻緩慢地倒入漏斗中,將漏斗和錐形塞桿同時提高,移動塞桿,使錐體略離開管口,管口應經(jīng)常保持高出砂面1~2cm,使試樣緩慢且均勻分布地落入量筒中。
圖9.2.1 漏斗及拂平器
1—錐形塞;2—長頸漏斗;3—砂面拂平器
3 試樣全部落入量筒后,取出漏斗和錐形塞,用砂面拂平器將砂面拂平、測記試樣體積,估讀至5mL。
注:若試樣中不含大于2mm的顆粒時,可取試樣400g用500mL的量筒進行試驗。
4 用手掌或橡皮板堵住量筒口,將量筒倒轉(zhuǎn)并緩慢地轉(zhuǎn)回到原來位置,重復數(shù)次,記下試樣在量筒內(nèi)所占體積的最大值,估讀至5mL。
5 取上述兩種方法測得的較大體積值,計算最小干密度。
9.2最小干密度應按下式計算∶
(9.2.3)
式中 ρdmin——試樣的最小干密度(g/cm3)。
9.2.4 最大孔隙比應按下式計算∶
(9.2.4)
式中 emax——試樣的最大孔隙比。
9.2.5 砂的最小干密度試驗記錄格式見附錄D表D-16。
9.3 砂的最大干密度試驗
9.3.1 本試驗所用的主要儀器設備,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 金屬圓筒;容積250mL,內(nèi)徑為5cm;容積1000mL,內(nèi)徑為10cm,高度均為12.7cm,附護筒。
2 振動叉(圖9.3.1-1)。
3擊錘∶錘質(zhì)量1.25kg,落高15cm,錘直徑5cm(圖9.3.1-2)。
圖9.3.1-1振動叉
1一擊球;2一音叉
9.3.2最大干密度試驗,應按下列步驟進行∶
1取代表性試樣2000g,拌勻,分3次倒入金屬圓筒進行振擊,每層試樣宜為圓筒容積的1/3,試樣倒入筒后用振動叉以每分鐘往返150~200次的速度敲打圓筒兩側(cè),并在同一時間內(nèi)用擊錘錘擊試樣表面,每分鐘30~60次,直至試樣體積不變?yōu)橹?。如此重復第二層和第三層?br />
2 取下護筒,刮平試樣,稱圓筒和試樣的總質(zhì)量,計算出試樣質(zhì)量。
9.3.3 最大干密度應按下式計算∶
(9.3.3)
式中 ρdmax——砂的最大干密度(g/cm3)。
9.3.4最小孔隙比應按下式計算∶
(9.3.4)
式中 emin——最小孔隙比。
9.3.5 砂的相對密度應按下式計算
式中e0——砂的天然孔隙比;
Dr——砂的相對密度;
ρd——要求的干密度(或天然干密度)(g/cm³)。
9.3.6最大干密度試驗記錄格式見附錄D表D-16。